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,香港證監會BJA907號,投資有風險,交易需謹慎
市場資訊

市場資訊

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

乘聯會:4月產地疫情致MPV市場銷量急跌

格隆匯 05-19 17:30

本文來自:乘聯會,作者:逸誠

4月MPV生產4.7萬輛,同比下降42.1%,環比下降37.2%;今年累計生產24.9萬輛,同比下降22.3%。4月MPV批發3.9萬輛,同比下降54.6%,環比下降45.9%;今年累計批發24.3萬輛,同比下降20.8%,銷量同比去年淨減6.4萬輛;MPV在狹義乘用車市的滲透率僅為3.7%,比去年同期再降0.7個百分點。

出現上述劇烈下滑的表現,主要歸因於疫情的影響。進入4月全國共有29個省市出現疫情,防疫形勢十分嚴峻,汽車產業鏈供給端和需求端都進入了史無前例的受阻受限期。


1.主銷車產地疫情爆發致TOP10集中度下降


TOP10企業合計批發銷售19.8萬輛,同比下降23.7%,低於MPV行業平均值近3個百分點。MPV的生產基地主要在上海和廣州,在兩地疫情特別管控下,供應端產量嚴重受限,銷售受阻,TOP10市場集中度也同比下降3.1個百分點。

在TOP10企業中,合資與自主企業數各佔5家,合資品牌銷量佔48%,自主品牌佔52%。廣汽豐田是新進者,良好口碑助力賽那贏得市場;廣汽乘用車有良好的表現,實現難得的7.4%正增長;長安汽車強勢迴歸,實現110%的增長。

從集團屬性來看,前三大集團一季度在TOP10 MPV市場的佔比分別是上汽集團42.7%,廣汽集團33.6%,東風集團13.3%,它們在MPV市場擁有絕對的話語權。


2.高端車在TOP15的銷量中佔近一半


4月MPV在售產品43款,其中TOP15產品的銷量為19.3萬輛,同比下降23.5%,市場集中度為79.5%。高端車在TOP15的銷量中佔近一半,購買高端大型MPV的理由和亮點就在於大空間與舒適性。


3.高端MPV走勢分析—M8、賽那大展拳腳


今年1-4月銷量超過1萬輛的高端MPV有五款,它們是GL8、賽那、傳祺、奧德賽和艾力紳。要不是國內疫情頻頻爆發,產業鏈供應和物流受阻,市場業績可能比此更好些。

4月上海全域靜態管理成為網友關注的熱詞,經濟活動受阻,累及汽車零部件物流及資源供應,影響了上海本地及長三角地區車企生產與銷售。上汽通用別克GL8分兩大系列產品,高端系列在滬生產,其餘在沈生產,4月GL8的銷量,大多來自瀋陽;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享有共同的產業鏈渠道,四月仍遭遇供給端資源緊張,產銷再次下挫,4月只生產了幾百輛,銷售也只有區區的634和756輛;廣汽豐田賽那在上市之初就備受期待,豐田為賽那資源管理做足了功課,加上兩家老牌企業資源緊張產能受限,此時正好為賽那騰出了巨大市場空間,4月生產4449輛,銷售4642輛,取得當月銷售第二的好成績;同樣取得佳績的是廣汽傳祺M8,4月銷售首次問鼎冠軍,下半年傳祺M8還將裝備豐田的混合動力,為發展國產高端品牌做好準備,前景可期。


4.説説4月新品五菱佳辰


在全國抗疫之際,今年廠商都動態調整了新車上市時間表。此時國產MPV界唯一上市的新車“五菱佳辰”就顯得彌足珍貴了。五菱佳辰定位於緊湊型家用MPV,是五菱銀標系列產品的延伸,其長寬高分別是4785/1820/1760mm,軸距2760mm,和同平台的寶駿730基本一致,五菱佳辰搭載了1.5T電噴+CVT動力總成,動力達147馬力,它可以同時滿足三口之家、二胎/三胎家庭的需求,內部空間可多種組合,支持2+2+N佈局方式,以7-10萬元的售價,完全可以滿足消費者對緊湊型MPV的期待。期望它的上市,為上汽通用五菱帶來增量。


5.插電混動MPV凸顯優勢,普混MPV表現優秀


1-4月MPV產品的電動化趨勢並不十分明顯,與1-3月相比,滲透率僅提升了0.3個百分點。插電混動MPV有緊追趕的意味,與1-3月相比,滲透率提升了0.4個百分點。由於MPV載人載貨並舉,有長距離行駛的需要,所以插混車要比電動車可操作性更強,沒有里程焦慮,凸顯優勢。1-4月插混MPV銷量高速增長(+75.3%),無疑比亞迪宋MAX DM成為這一分市場的明星產品,供不應求,要等上幾個月是常態。

普混MPV車(HEV)是現階段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,1-4月累計銷量4.3萬輛,同比增長44.4%,由於本田的兩款車銷量受限,普混MPV市場的滲透率下跌到17.9%,較1-3月潰縮了0.4個百分點。


6.尾聲


綜上,我國現階段MPV是仍是狹義乘用車市場的重要一支力量,鑑於MPV產品的特徵,其空間和舒適,是消費者看重的買點,因此產品市場的重心必然上移。從1-4月的銷量來看,有一半消費者選擇了高端商務MPV作為不同場景的家庭用車,做到商務兼顧家用。從動力驅動方式來看,在化石能源國際價格高位波動的時期,油耗高低往往決定消費者的購買取捨,影響較大;雙碳戰略助力也促進企業想方設法改進產品的多能源化,這也是企業的生存之道。